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餃子的來歷 餃子皮怎麼和麪

餃子的來歷 餃子皮怎麼和麪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餃子是中國最有特色的一種食品,在14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成爲中國人民不可或缺的食物,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都離不開餃子,尤其以春節和冬至兩個節日。那麼,餃子的來歷是什麼呢?包餃子怎麼和麪?

餃子的來歷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麪皮包餡水煮而成。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爲“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爲“角子”,元代、明代稱爲“扁食”;清朝則稱爲“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爲東漢河南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麪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餃子的來歷 餃子皮怎麼和麪

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爲醫聖張仲景首創。餃子多以冷水和麪粉爲劑,將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麪團,蓋上拯乾的溼紗布或毛巾,放置(餳)一小時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個小麪糰,先後揉搓成直徑約3公分左右的圓長條,刀切或手摘成一個個小面劑子,將這些小面劑子用小擀麪杖擀成中間略厚周邊較薄的餃子皮,包裹餡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將冷水燒開,包成後下鍋並用漏勺或者湯勺(反過來凸面朝上)順着鍋沿逆時針或順時針劃圓弧狀以防餃子粘連,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如爲肉餡可在沸騰時添少許冷水再燒,反覆兩三次)。餃皮也可用燙麪、油酥面或米粉製作;餡心可葷可素、可甜可鹹;成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葷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蔘、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素餡雙分爲什錦素餡、普通素餡之類。 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並且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內涵。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爲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

餃子的來歷 餃子皮怎麼和麪 第2張

餃子皮怎麼和麪

選用中筋麪粉或者高筋麪粉,還有專用餃子粉。按每500克麪粉加入一小調料勺的鹽的比例,加入適量鹽拌勻。用冷水(記住是冷水!),一點點加入麪粉中,和成稍微硬一點點的麪糰,別太硬了,擀皮的時候會很累。面和好之後,蓋好蓋子最好醒2個小時,期間每30分鐘揉麪一次。醒面最少不能低於30分鐘。待2個小時之後,就可以用來包餃子了。這時候的麪糰光滑細膩,非常好用!餃子出鍋之後立即用少許冷水均勻的衝一下,這樣餃子特別爽滑筋道,不容易粘在一起。和麪的時候還可以加入各種蔬菜汁,做成各種顏色豔麗的餃子,好吃又不失美感。

餃子的來歷 餃子皮怎麼和麪 第3張

水餃用冷水(30度以下)和麪比較結實,韌性強,拉力大,吃起來有筋性,不易破;蒸餃用溫水(30度-45度)和麪有利於酵母迅速繁殖,吃起來比較柔軟;燙麪蒸餃用熱水(70度以上)和麪。一般情況下,冬天和麪要用溫水,其它季節和麪則要用涼水。如果是需要用到酵母的話,一般都拿溫水來和麪,這樣酵母揮發的作用比較好,但是溫度不能太高,不然容易把酵母燙死。水溫對面團的筋道有很大的影響,要說的再具體一些,就是要通過調整和麪用水的溫度來調節麪糰的溫度,要讓和麪的整個過程中,麪糰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0度左右,包括和好的麪糰。和冷水面的時候,爲了提高麪糰的筋度,很多情況下都要選用高筋麪粉,還要加入雞蛋或蛋清增加蛋白質含量,有時還要加入適量食鹽促進麪筋形成。麪糰餳發完成後,取出後再揉一兩遍,餃子皮纔會筋道而有彈性。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