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教育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對於兒童良好人格品質的形成、積極同伴關係的建立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積極意義。兒童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現爲情緒自控、言語自控、行爲自控。 作爲家長,如何有意識地從各個方面去要求孩子,下面分享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1

1、信守承諾,獎勵延遲享受

常爸之前的文章裏提到的棉花糖實驗,後期有許多修改版的跟進實驗,其中一個比較有名的是Celeste Kidd的關於信任的實驗。在這個實驗裏,Kidd把28個小朋友分成隨機分成A、B兩組,每組14人;然後在做棉花糖實驗前,讓研究人員分別與兩組小朋友做遊戲。

在做遊戲時,研究員給了兩次承諾;A組的研究員兩次都信守承諾,而B組的則兩次都食言。結果在棉花糖實驗中,A組的小朋友有9個等了15分鐘,拿到了第二塊棉花糖;而B組的小朋友只有1個等了15分鐘。

這個道理其實很好理解:如果孩子不相信你會信守承諾給他第二塊棉花糖,爲什麼他要白白等那15分鐘?對他來說,最佳的選擇就是直接吃掉第一塊棉花糖。

很多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爲了圖一時省事,給孩子開了空頭支票(比如“你乖乖坐着等我十分鐘,馬上帶你去公園坐小火車”);然後等手頭的事一忙完,馬上食言或者換了一個相對小得多的獎勵(不去公園坐小火車了,就在小區裏轉轉)。

這些家長以爲騙騙小孩子無傷大雅,其實是在一點一點地蠶食孩子對他們的信任,並使孩子的潛意識裏樹立起“延遲享受”不如“現時享受”的觀點。

這不僅容易使孩子的自控力受到負面影響,而且會使孩子將來更難管教–適度的懲罰和獎勵都是有效的管教手段,但如果孩子已經在潛意識裏對你的承諾不再信任,他避免懲罰和獲得獎勵的動力都可能減弱。

所以,要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家長的一諾千金就是“道”,而其它的訓練方法則是“術”。如果家長自己不能做到言出必行,而只是花時間去嘗試各種方法來訓練孩子,是重“術”輕“道”,捨本逐末,很難有什麼令人滿意的效果。

2、玩與直覺/習慣相反的遊戲

有一個很簡單的遊戲叫“紅燈停、綠燈行”,適合幾個3-4歲小孩一起玩。估計各位80後的家長小時候也都玩過。

家長/老師叫“綠燈”的'時候,孩子可以往前走,叫“紅燈”的時候就必須停住;做錯動作的孩子要回到出發點重新開始,看誰最後第一個過終點線。我們只要在這個遊戲基礎上加一點小改變,就能起到訓練孩子自控力的目的。當孩子習慣了“紅燈停、綠燈行”這個規則後,把規則倒轉:叫“綠燈”的時候必須停止,而叫“紅燈”的時候可以往前走。

家長可以自己設計出很多類似的遊戲。比如,在很常見的Freeze遊戲中,聽到音樂的時候要跳舞,音樂停了馬上靜止;在孩子習慣了這個規則後,倒轉規則:聽到音樂的時候不動而音樂停了反而要跳舞。再如,聽到快的音樂的時候動作放慢,聽到慢的音樂的時候動作變快。或者,在放音樂的時候家長做一些動作,但要求孩子這時只能觀察,不能模仿,只有在音樂停止的時候才能模仿着做。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做這些與直覺/習慣相反的遊戲,目的就在於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抑制自己衝動的能力。

研究表明,對於那些自控力低於平均水平的孩子,這種遊戲可以提高其自控力。還有一些研究表明,有意識地做一些與直覺/習慣相反的事,像每天用左手刷牙,只要長期堅持,也可以改善大人的自控力。

3、玩角色扮演遊戲

對一個3-4歲的孩子來說,叫他儘可能久地安靜地站着,他可能堅持不到一分鐘;但是如果你讓他假裝守衛一座城堡,他可能堅持五分鐘。

角色扮演很有趣,所以孩子很容易融入其中,在快樂的玩耍中不知不覺地提升了他們的自控力。孩子在角色扮演遊戲中學會的,是藉助想象的力量,抑制自己本能的衝動。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遊戲都是有規則的,孩子會非常主動地認真對待這些規則,在遵守這些規則的同時,孩子也受到了控制自己的行爲來達到既定目標的早期訓練。

以“守衛城堡”爲例,在這個遊戲當中,他們學會遵守城堡守衛員的規則,抑制了他們到處亂跑的本能衝動,自控力也因此得到訓練。

角色扮演遊戲的場景可以有很多:醫院、商店、學校、市場等等。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來設計。

美國現在開始流行一種學前教育課程叫“心智工具”(Tools of the Minds),這種課程的一部分就是在一般的角色扮演遊戲的基礎上加了一些創新性的元素,比如要求孩子們遊戲前討論出遊戲規則,計劃一下自己在遊戲的時候想幹什麼,並記錄下來(不會寫的話就畫下來),然後堅持執行自己的計劃。

一些近期的研究表明,參加心智工具課程的孩子顯示出更高的自控力和執行力。由於完整的心智工具課程設計比較複雜,且一般需要在幼兒園裏由有經驗的老師帶領完成,這裏就不多做介紹。

對一般家長來說,在家裏仍然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角色扮演遊戲,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4、鼓勵孩子做計劃

計劃是自控力很重要的一部分。計劃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一般自控力也比較強。在前面說到的“心智工具”裏,就把計劃的元素加入到了角色扮演遊戲當中。

有研究表明,玩國際象棋的小朋友,會顯示出更強的計劃能力(實驗是基於國際象棋做的,但其它棋類,如中國象棋、圍棋等,應該也是同樣的效果)。所以玩棋類遊戲,或許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當然,父母不要爲了刻意培養孩子的計劃能力而逼着孩子去學下棋;事實上,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培養孩子的計劃能力。比如去商場前,先計劃好要買的東西(是買玩具還是買零食?是買一件玩具,還是買兩件?);到商場後,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 不能出現計劃買一件玩具,最後買回四五件的情況。讓孩子習慣這種按計劃買東西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出現孩子在商場滿地打滾要求買這買那的情況。

要是計劃買一件,但是遇到兩件孩子特別喜歡的玩具怎麼辦?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學習“取捨”和 “計劃”的好機會–讓孩子選其中一件,然後和孩子商量好,一週後(或一個月後、或孩子生日時)來買另一件,並在小本上記錄下來作爲憑證;然後信守承諾,按時把玩具買回來。

要提醒家長的一點是,家長在這件事上必須自己要有自控力,嚴格執行計劃,否則給孩子留下一個“計劃就是用來打破的”印象,反而會削弱孩子的自控力。

5、從小學習一門外語

學習外語能提高自制力?很多人可能覺得很困惑:難道知道 “狗”在英語裏叫“dog”就能幫孩子抵制棉花糖的誘惑了?是的,很有可能。

研究表明,學習多種語言能夠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自制力,而不僅僅是讓他們在語言上佔優勢。原因是:學多種語言是很有挑戰性的,雙語的孩子在說一種語言的時候,必須抑制另一種語言的干擾。而“自控力”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抑制現時誘惑的干擾,而將注意力集中在將來要實現的目標上。雙語的孩子,開口說話的時候就是在練習他的自控力了,因此他們比單語的孩子有更多訓練的機會,顯示出更強的自制力也就不足爲奇了。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當雙語者在兩種語言間切換的時候,他們的前額皮質, 基底神經結, 和前扣帶皮質會很活躍,而這部分的腦組織在執行需要自控力的任務時也很活躍。換句話說,雙語者平時更頻繁使用與自控力相關的這部分腦組織。這或許可以從另一個維度解釋爲什麼說兩種語言可能提高自控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2

1

情緒自控

包括不隨便發脾氣、忍讓

經受得住批評、承受失敗與挫折

現實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時要宣泄其不滿情緒,但孩子的宣泄有可能受阻,因爲他的情緒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寬容。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情緒的發泄可能較爲頻繁,父母難以忍受,於是造成感情衝突,結果可能是父母情緒佔了上風,而孩子情緒沒有發泄出來,抑鬱糾結,逐漸積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發。

這樣下去是危險的,孩子情緒不僅得不到宣泄,反而越積越多,情緒發展有可能走向消極方面。

因此,發展兒童的情緒智力,應特別重視家庭情感氛圍的作用和影響,要在血緣親情的基礎上建立起理解、寬容、和諧的家庭氛圍,有目的地幫助孩子實現其情緒的宣泄。

此外,父母還要注意教給孩子一些自我控制情緒的方法。面對孩子的過激情緒,父母可講究一些策略,如冷處理、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等。

譬如告訴他們,當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時,就在心裏暗暗說“不能打人"或“不能摔東西",或者在不愉快時想想愉快的事情。

2

言語自控

不罵人、不講髒話、不插話

有的孩子很容易和別人起衝突,起了衝突之後就控制不住自己要罵人,說髒話;有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會不斷地在老師講課的時候插話,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大聲地搶話。

一般,孩子的髒話沒有惡意,但是父母不可聽之任之。專家認爲:如果孩子長期不受約束,會在性格發展上出現缺陷。

對於這樣的事情,父母不必過分苛責孩子,通常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說髒話,只是一種模仿行爲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該由此反省一下,以後一定要格外留意,爲孩子提供健康的語言環境。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不要粗暴地指責孩子,而應幫助他找到正確的說法。如果孩子以後還再使用這句話,那麼您就應該嚴肅地告訴他:“這樣說很不好,大家都會不喜歡你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第2張
  

言語自控中,除了不罵人、不說髒話外,不隨便插話也是一項要求,特別是針對學前的孩子。當孩子打斷大人們的談話時,大人通常會生氣地說:“不要無禮,打斷別人的談話是很不禮貌的。"

但是打斷插話的人同樣也是不禮貌的。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時,不能用粗魯的方式,可能這麼說會好一點兒:“我希望能把話講完。”事後要教導他們,應在大人討論的間歇時插話,這樣,既不失禮貌,又可以讓大人傾聽,這纔是懂禮貌、有教養的孩子。

3

行爲自控

包括規則意識、堅持性、無侵犯行爲

與成人相比,兒童行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其衝動性強,兒童在行動前常常不加思索,很少考慮行爲的結果,而不像成人那樣,會在具體行動前先仔細考慮該行爲的利與弊,從而相應地採取一種適宜的行爲方式。

針對兒童行爲的這一特點,家長要教育孩子學着在做事之前先想一想,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或他人的經驗,想一想這麼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對自己以及周圍的人會產生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行爲進行調控,並採取適宜的行爲方式。

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自制力呢?我們建議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把握以下四條原則:

1、以身作則

要教會孩子自控,您得向孩子展示自控,因此家長要當一個活生生的自我控制的榜樣。 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對象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現會影響孩子自控力的發展。比如,有位媽媽跟朋友打牌,孩子就坐在電視機旁做作業;週末您沒按時起牀,孩子也趁機躺在牀上看小說,放棄英語早讀......

所以,凡是衝動的、情緒不穩定的、行爲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須先教育自己增強自制力,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自制力。

2、嚴格要求,反覆訓練

孩子對人世間做人的道理還較懵懂,所以良好習慣的養成,還要靠家長的嚴格要求和反覆訓練。

首先,要有規矩。習慣在父母所設之規矩下生活的孩子,會知道生活是有很多界限的。父母需要爲孩子架構環境,在這個環境裏,孩子不準做那些他無法控制的事情。在孩子未上學之前就爲他設限,等於是爲他一生的自制力奠下根基。

其次,讓孩子學會自己負責。在孩童時代常常使用自行負責和違者受罰的方式管教他們,這兩種糾正方式讓他們有自己的選擇。小孩子經由這些選擇,便知道哪些行爲會讓自己嚐到負面的結果。

最後,有適當的懲罰。孩子若不盡責,就限制他的自主權。不過方法一定要積極,讓他仍抱有希望,可以對他說:“我們再試一次,看看你是不是已經可以好好運用這種自由了。”

等到幾天、幾星期、幾個月過去了,只要你認爲時機已成熟,就可以再給自主權,並且告訴他你認爲他現在已經可以運用這種自由了。一定要讓他知道他需要爲這種自由負責。

孩子若不能控制自己,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因爲你的態度代表了對他的期望、信賴和愛。

3、要以理服人,巧用激勵

自控行爲的多次重複就可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降低自控行爲引起的緊張感,使自控行爲容易完成和保持。

例如,要求幼兒不隨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後就會形成有了垃圾不亂扔的好習慣。所以,在實際生活中訓練幼兒良好的自控行爲,對他們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父母在激勵孩子時,也要講究一點兒語言的藝術。舉個例子,小陽被同學們推選爲班長,當他回家把這個喜訊告訴父母時,父親高興地說:“我兒子真棒,真有出息!”這種表揚毫無餘味,對孩子並無多大激勵作用。

如果在後面再補上一句:“當了班長,就該用一個班長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這既包含着父母的信任和期望,又給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激勵其更加努力進取。

4、延遲滿足

要讓孩子在學習時間觀念中學會等待。

當孩子有些不能立即滿足的慾望,一段時間得到實現後,就有了這樣的體驗:想得到的東西,等些時候會有的。於是就形成了等待的習慣。

比如,孩子想得到一個他喜歡的玩具,父母並沒有立即滿足他,而是讓他克服吃手的毛病,或提一些額外條件,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做了,父母便應及時兌現自己的承諾。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3

爲什麼有些孩子會缺乏自控力?

1、家庭環境因素

毫不誇張的講,現在很多成年人根本沒有自控能力,有哪個爸爸能夠控制自己不玩遊戲?又有哪個媽媽能控制自己不買化妝品?再加上有些父母的性格比較暴躁,孩子長時間處於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時間被沒有自控能力的父母所“傳染”,自然也就會缺乏自控能力了。

2、過於疼愛孩子

現在基本上是6個成年人圍着1個孩子轉,只要孩子提出要求,無論合理不合理,長輩都會一口答應。長期這樣下去,當孩子內心有了慾望的時候,就會希望馬上得到滿足,更不會想要約束控制自己了,當然自控能力也就不存在了。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第3張
  

3、自身年齡因素

對於0—2歲的寶寶來說,大腦發育還不是很完全,尤其是大腦神經對興奮的抑制能力不成熟,所以寶寶就會有不願意等待、脾氣暴躁、不遵守規則等特性,如果這時父母沒有及時引導的.話,那麼將來就會出現缺乏自控能力的現象。

4、缺乏親子溝通

自控力是一項能力,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訓練纔可以,但有些人工作很忙,跟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缺乏必要的親子溝通,即便是孩子出現了不守規則的行爲,父母也視若無睹放任自流,長時間這樣下去,將會很難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