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女性健康 > 五環養生攻克亞健康

五環養生攻克亞健康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日益嚴峻的生存壓力、環境危機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透支了健康,積蓄了毒素,處在了雖然“無病”卻身心疲憊不堪的“第三狀態”、“灰色狀態”,也就是“亞健康”狀態。亞健康就是中醫所說的“未病”,不是沒有病,而是將發未發之病。使人猶如坐在了一個隨時可能爆發的火山口上。

五環養生攻克亞健康

  值得警惕的“世紀病”

多年來,許多人有一個不正確的觀念,認爲不健康就有病,而且是臥牀不起的人才算病,能吃能喝正常工作的人不算病。對一些活動後心慌氣短,平時精神萎靡,頭腦昏沉、食慾不振、失眠健忘、體虛自汗、容易感冒、情緒易激動、煩躁易怒、工作不適應、全身痠軟無力、人際關係不協調、對事物反應遲鈍、性功能低下、性冷淡、神疲乏力等等症狀麻木不仁,而這些反應實際是不健康狀態。可是許多人出現了這些症狀後,去醫院檢查又無醫學上的指徵,這種既不健康又不算病的人體第三狀態,即稱爲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理論是國際醫學界20世紀80年代的醫學新思維,旨在預防和消除人類不當的生活方式病,已成爲世界衛生組織(WHO)21世紀的一項預防性健康策略。

  擺脫亞健康困擾

亞健康不算病,它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動態反應過程,是向疾病轉化的一種中間狀態,如果人們認識到了它的危害,及時調整便可迅速轉爲健康。如果沒認識到它的發展規律,任其下去,就會很快轉化爲疾病,因此亞健康是一種動態而可變的“體感不適症”。

隨着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環境的污染,社會競爭的加劇和人際關係的複雜化,有“體感不適症”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是說亞健康人羣數量在逐年增多,全國由80年代的40%多上升到現在平均60%以上的.比率,特別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人羣中比例最高。據2002年有關部門報告,從全國16個省、直轄市轄區內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調查發現,北京人的亞健康率是75.31%,上海人的亞健康率是73.49%,廣東人的亞健康率是73.41%,這3個地區的亞健康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北京更是高居首位。

北京一所著名大學,80年代教職人員平均壽命是60歲,90年代降到55歲,現在又降到了50歲左右,幾乎每個星期就要送走一個。爲什麼條件越好壽命越低呢?這就是由於激烈競爭造成的後果。在高度緊張環境下工作,使大腦造成嚴重缺血缺氧,由開始的亞健康狀態轉爲了疾病的急性發作而導致的心腦血管突發意外所致。

中醫認爲: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機體內在環境的平衡協調,是人體生存的基礎,人體出現了亞健康狀態是陰陽失去平衡的一種表現。《黃帝內經》中提出“治未病”就是指今天講的亞健康狀態。我認爲亞健康首先應從兩個方面來解決:一是改變觀念,確立有病早治,無病早防的思想。二是以身邊正反典型事例作爲經驗教訓,向養生保健做得好的同志學習,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健身方法,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真正提高自己的健康素養。

  亞健康不算病,急性發作就要命

深刻教訓,銘記在心。話說1997年11月,上海一所著名高校在這一個月內突然死亡三名教工,他們都是年富力強,堪稱教育界的精英人才:一位32歲的教授、一位46歲的學院副院長、一位59歲的博士生導師,他們都因突發腦血管意外而倒在了講臺上。一時間上海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報道了他們忘我工作的先進事蹟,市委領導也到學校慰問家屬並號召全市人民向他們學習。

據他們身邊好友回憶,事發之前,他們曾因頭痛去門診開過藥,由於忘我工作,吃藥後掩蓋了體內潛伏的危機,使得當初的亞健康狀態迅速轉化爲嚴重疾病,直到危及生命。

第二個案例是2004年11月,海南省一位30多歲的記者因突發心臟病死亡,中央臺報道說,半月前他曾因胸部不適住院檢查,多種檢查包括心臟造影也未發現器質性病變而告知無病出院,出院後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了,不料半個月時間未到就突發心臟病而亡。這位記者一年365天時間,就以空前的效率在各大媒體發表了370多篇文章而備受稱讚。

以上兩個案例說明,人體過度疲勞會出現亞健康狀態,這時他們沒停下來休養身體,繼續超負荷運轉,結果勞累過度而死。如果能適時停下來調整身體,就會由亞健康轉爲健康狀態。是拖着病體拼一陣子還是健健康康工作一輩子,是值得大家高度關注的大問題。我們不但要努力工作,更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和生命,這樣才能爲國家爲人民做更多的貢獻。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