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知識 >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五黃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五黃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樣寓意着平安健康。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五黃1

在端午節的中午,最適宜吃五黃餐,就是把五種黃顏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中醫理論認爲,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節氣的力量,抑制黴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又有神話傳說《白蛇傳》,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間便認爲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端午節五黃是什麼

糉子、黃魚、鹹蛋黃、黃鱔、黃瓜一個不落都要吃,還要戴上外婆做的香囊,額頭上還要抹上雄黃。

我國傳統的民俗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此時天氣日漸炎熱,蚊蟲蒼蠅滋生,因此民間還把五月端午稱作“衛生月”,端午節成爲一個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大節日。

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人體生理氣血運行不順,容易煩躁憂鬱、心悸胸悶。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此時養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爲了安度暑日,民間在端午這天,除了採集一些草藥懸掛、佩戴、淨身、服用之外,還擇食一些藥用價值較高的食物,藉以避毒祛邪,防病健身。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五黃
  

端午節吃哪些東西

不少人都知道端午要吃“五黃”,可是爲什麼要吃,也許知道者並不多。因爲雄黃是一味中藥,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解毒殺菌之功效。江南有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而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則是端午時節的當令食品。

端午節除了要吃“五黃”,民間還流行用“五白”來搭配,即白切肉、白蒜頭、白斬雞、白豆腐和茭白。端午食“五黃”,再配上“五白”,可清熱降火,健脾胃。

根據國醫陰陽五行的理論,農曆五月五的端午,正當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前後,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端午節的中午,則是端午節這一天中陽氣最旺的時辰。

故端午節之中午,按陰陽五行的理論推論,應爲“陽中之陽”,若在這一時辰食“五黃”與“五白”,不但可祛五毒,還可借用端午節的“陽、陽”之力,以達到抑制、祛除諸多黴運,增強自身的“精、氣、神、血”及交“旺運”的目的。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五黃2

端午節避五毒都有什麼

避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

在我國傳統陰陽五行中,認爲進入農曆五月之後陽氣正盛,燥熱的天氣加上多雨的氣候,瘟疫開始流行,同時蟲蛇也開始活動肆虐,因此在古人心中農曆五月是“毒月”,加上五月初五端午節又是楊公十三忌中的一祭,人們便認爲端午這天是“九毒之首”,爲了祈求家人健康平安在端午這天就有了避災禳病的習俗,久而久之,這個思想和習俗就在民間就流傳了下來並延續至今。

其實古人將“五月”稱之爲毒月,並不是無科學依據的`,其實五月之後進入盛夏,天氣越來越熱,雨水也逐漸增多,在這種高熱潮溼的環境中人們很容易生病,由於古時候的醫療條件不好,現在看來很小的疾病如果放在古時可能就是致命的,而且此時蚊蟲、毒物也開始活動,很容易咬人傷人。

在端午這天古人認爲尤其是要防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這“五毒”,於是便採用各種方法預防“五毒”之害。

避五毒的方法衆多,一是製作五毒圖,每到端午這日人們會在自家的屋裏貼上五毒圖,也就是在紅紙上畫上“五毒”,並用五根針釘在每個圖案上,古人認爲這樣做有將“五毒”刺死的寓意,這樣日後它們就不會再橫行了,不再擔心會“五毒”侵擾。

二是製作五毒兜,在端午來臨之際,媽媽或者奶奶都會爲孩子提前縫製五毒兜,也就是找一塊最好爲紅色的布,並在步上繡上五毒的圖案製成肚兜,等到端午節這天讓孩子戴上,希望孩子一年中都能平安健康。

還有五毒鞋、五毒餅、畫門符等,不管哪一種習俗,都表達了人們希望自己和家人能身體健康、平安順遂。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五黃 第2張
  

端午節避五毒吃五黃

端午節的五毒,指的是五種有毒的動物,分別是 蛇、蠍、蜈蚣、壁虎、蟾蜍 。

端午節的五黃,指的是五種端午的食材,分別是 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雄黃酒 。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纔有種種求平安、避五毒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北方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這才形成此習慣。

民間認爲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爲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民間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而五黃,民間便認爲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據民間說法,在正午食用五黃可以更好的驅毒避邪,還有說法“五月五,五黃三白過端午”。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五黃3

1、端午爲什麼要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是要留念屈原。

公元340年,愛國志士、楚國醫生屈原,遭遇滅亡之痛,於五月五日,悲痛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爲了更好地不使魚類、蝦類損害他的身體,大家陸續把竹筒裝米資金投入江中。之後,爲了更好地表達對屈原的尊崇和懷戀,每到這一天,大家便竹筒裝米,資金投入祭拜,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來歷。

2、吃糉子必須注意什麼

糉子大多數是用檽米制成的,粘度高、不容易消化吸收,且欠缺化學纖維質,含太多的人體脂肪、鹽、糖。一個平常的鹹肉糉子,含米量約一碗上下,發熱量約爲400至500卡路里。因而,專家認爲,吃糉子,女士一天儘量不要超出3個,男士儘量不要超出5個。

吃糉子的與此同時,配搭蔬菜水果、新鮮水果可協助腸、胃蠕動,可以防止因吃糉子造成的腸、胃道消化不好。除此之外,臨睡前兩小時最好是別吃糉子,不必碰水分含量許多的寒涼瓜果蔬菜類,例如無籽西瓜,以防導致拉肚子或腹疼。

端午節爲什麼要吃五黃 第3張
  

3、什麼人不適宜吃糉子

心腦血管病病人:糉子的種類繁多,在其中肉糉子和動物油豆沙餡糉子所含人體脂肪多,屬油膩感食品類。身患血壓高、血脂高、心肌梗塞的人吃多了,可提升血夜粘稠度,危害血液循環系統,加劇心血管壓力和缺血性水平,引起心梗和心肌梗塞。

老年人和少年兒童:糉子常用檽米做成,粘性大,老年人和少年兒童如過多進餐,非常容易導致消化不好及其因此造成的'胃酸反流、肚脹、腹疼、拉肚子等病症。

4、端午有什麼風俗習慣

端午這一天,除開要吃糉子外,大家還需要掛艾葉草、龍舟比賽等:

龍舟比賽,是端午的關鍵風俗習慣。流傳始於古時候楚國人因爲不捨得忠臣屈原跳江去世,很多人划艇追逐解救。她們蜂擁而至,追至洞庭湖時看不到足跡。以後每一年五月五日賽龍舟以留念之。借賽龍舟驅除江中之魚,以防魚吞掉屈原的人體。

端午當日,大家會在院子前和屋檐下掛艾葉草或蒼蒲,由於二者皆爲中草藥材,蚊子擔心這類味兒,能具有防蚊的實際效果。由於蒼蒲的葉片樣子似劍,古代人稱作“水劍”,說它可“斬千邪”。

也有一些地區,也一樣有送小朋友們香囊的風俗習慣,但不一樣的是香包的做法,有一些地區是繡,有一些地區則是用編的。再在裏面裝幾類除蟲驅蚊子的中草藥材,自做的“翠綠色香包”就成功了。

5、端午吃哪些

吃黃鱔

在我國江漢平原區每到端午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別名黃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腴,肉嫩美味,營養豐富,不但鄉味好,並且具備滋補養生作用。因而,民俗有“端午節黃鱔賽山參”之說。

吃泡麪摺扇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這一天都蒸“面折扇”。面扇子用醒面煮制,呈扇型,有5層。各層撒上碾細的熟白胡椒粉,表層揉成各種各樣紋路,沾染色調,十分漂亮。這類風俗習慣聽說是由端午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習慣演化而成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域,端午要煮茶蛋和生理鹽水蛋吃。蛋有生雞蛋、鵝蛋、雞蛋。雞蛋殼塗上鮮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成袋着,掛在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遇難呈祥,平平安安。

吃煎堆

福建省晉江地域,端午每家每戶還需要吃“煎堆”。所說煎堆,便是用小麥麪粉、米糊或番薯粉和別的調料調爲濃粘稠,下油鍋煎出一大片。流傳古時候閩南一帶在端午以前是多雨季節,陰雨綿綿不僅,民俗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吃完“煎堆”後雨便止了,大家說把天補好啦。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