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健康養生 > 怎樣煲湯最營養

怎樣煲湯最營養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煲湯最營養,相信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喝湯,多喝湯對我們身體有好處,因爲湯裏面還有非常多的營養物質,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湯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夠有營養,下面一起學習一下怎樣煲湯最營養。

怎樣煲湯最營養1

應該加多少水?

這可是煲湯的關鍵 。研究發現,原料與水分別按1∶1、1∶1.5、1∶2等不同的比例煲湯,湯的色澤、香氣、味道大有不同,結果以1∶1.5時最佳。對湯的營養成分進行測定,此時湯中氨態氮(該成分可代表氨基酸)的含量也最高,甚至高於用水較少時。這是因爲水的加入量過少,原料不能被完全浸沒,影響了湯中營養成分的濃度。隨着加水量的增加,湯中氨態氮被稀釋後濃度會有所下降。但是,湯中鈣、鐵的含量以原料與水1:1的比例時爲最高。

怎樣煲湯最營養

煲湯時間越長越沒營養

長期以來,人們認爲“煲湯時間越長,湯就越有營養”。對此,同濟大學醫學院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進行了實驗研究。他們選擇了蹄膀煲、草雞煲、老鴨煲,通過檢測發現:蹄膀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1小時後明顯增高,之後逐漸降低;草雞肉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0.5小時後逐漸升高,蛋白質加熱1.5小時,脂肪加熱0.75小時可達到最大值;鴨肉的蛋白質在加熱1小時後含量基本不變,脂肪含量在加熱45分鐘時升至最高值。長時間煲湯並沒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使這三種湯中的.營養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雞煲和老鴨煲,煲湯時間越長,蛋白質含量越低。

專家提醒,長時間加熱會破壞煲類菜餚中的維生素;加熱1~1.5小時,可獲得比較理想的三種煲湯的營養峯值,此時的能耗和營養價值比例較佳。

三煲四燉

煲,就是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煲可以使食物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湯水中,易於人體消化和吸收。煲湯雖被稱作廚房裏的工夫活,但並不是因爲它在烹製上很繁瑣,而是因爲需要的烹調時間長,有些耗工夫。事實上,煲湯很容易,只要原料調配合理,三煲四燉(廚師俗語:煲一般需要兩至三小時,燉需要四小時),慢慢在火上煲着即可。火不要過大,火候以湯沸騰程度爲準,開鍋後,小火慢燉,火候掌握在湯可以開着即可。

燉的時間長是一個方面,還應該注意以下五忌:

一是忌中途添加冷水;

二是忌早放鹽;

三是忌過多地放入蔥、姜、料酒等調料;

四忌過早過多地放入醬油;

五忌讓湯汁大滾大沸。

怎樣煲湯最營養2

煲湯的注意事項

1、感冒的時候不適合用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爲容易加重感冒症狀。

2、有些具有食療作用的湯要常喝才能起作用,每週2-3次爲宜。

3、還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溫和的湯料,如身體火氣旺盛,可選擇如綠豆、海帶、冬瓜、蓮子等清火、滋潤類的食物,身體寒氣過盛,那麼就應選擇參類作爲湯料。

4、煲湯時,火不要過大,火候以湯沸騰程度爲準,如果讓湯汁大滾大沸,肉中的蛋白質分子破壞。

5、小火慢煲時中途不能打開鍋蓋也不能中途加水,因爲正加熱的肉類遇冷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否則影響湯的口感。

6、用雞、鴨、排骨等肉類煲湯時,先將肉在開水中氽一下,這個過程就叫做“出水”或“飛水”,不僅可以除去血水,還去除一部分脂肪,避免過於肥膩。

7、煲魚湯技巧是先用油把魚兩面煎一下,魚皮定結,就不易碎爛了,而且還不會有腥味。

8、煲湯時是在冷水時下料比較好,因熱水會使蛋白質迅速凝固,不易釋出鮮味。

9、煲湯時忌過多地放入蔥、姜、料酒等調料,以免影響湯汁本身的原汁原味,也忌過早放鹽,因爲早放鹽能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讓湯色發暗,濃度不夠,外觀不美。

10、煲湯器具以選擇質地細膩的砂鍋爲宜,劣質砂鍋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鉛,煮酸性食物時容易溶解出來,有害健康。內壁潔白的陶鍋是最好的,新買的砂鍋第一次先用來煮粥或是鍋底抹油放置一天後再洗淨煮一次水。完成開鍋手續纔開始用來煲湯。

11、湯中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氨基酸類,加熱時間過長,會產生新的物質,營養反而被破壞,一般魚湯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3小時左右足矣,所以並非煲的時間越久越好。

12、宰活雞吃凍雞:我們都習慣去市場買活雞,現場宰殺回家就燉湯,恨不能中間不耽擱分秒。實際上這是不對的。鮮雞買回來後,應先放冰箱冷凍室冰凍3~4個小時再取出解凍燉湯。這跟排酸肉的原理是相同的,動物驟然被殺,體內會自然釋放多種毒素,而且剛宰殺的熱肉細菌繁殖迅速。冷凍既殺菌,也讓肉從“僵直期”過渡“腐敗期”到“成熟期”,這時的肉質最好,再來燉湯做菜明顯香嫩。

13、民間諺語說得好,早喝鹽湯如蔘湯,晚喝鹽湯如砒霜。選在上午或中午吃比較好,別在晚上喝肉類煲湯,早晨飲杯淡鹽水可以迅速被機體吸收,起到稀釋血液,增加血流量,預防腦血栓和動脈硬化的功效,晨飲淡鹽水也是預防習慣性便祕及養生保健的好方法。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