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資訊 > 開心樂園 > 如何應對就業陷阱

如何應對就業陷阱

來源:時尚達人圈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應對就業陷阱,現在大學普遍擴招,因此剛畢業的大學生可以說很苦悶。一畢業,馬上開始爲工作的事情發愁。但是求職陷阱在大學生的求職中是無處不在的,以下分享如何應對就業陷阱

如何應對就業陷阱1

當心“三無”黑職介

市勞動監察總隊執法人員發現,目前很多“黑職介”對求職者收取所謂“上崗費”,金額在300元至4000元不等,遠遠超出了物價部門所規定的中介費限額,而市物價部門關於中介費的規定中,根本沒有“上崗費”一說。

勞動監察部門提醒徘徊在這些“黑職介”周圍的打工者,通過職介機構求職時,一定要看清楚職介機構是否有勞動部門核發的職業介紹許可證,尤其要注意經營證照的營業範圍中包不包含職業中介業務。與用人單位直接聯繫時,要看單位是不是給辦理相關證件、簽訂勞動合同,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強辨別能力,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當心“搜刮式試用期”

有一家飯店,一次招聘了80名服務員、洗碗工和收銀員,招聘時規定薄薪試用3個月,期滿加薪。然而不到3個月,大部分人員就都被解僱了。隨後,該飯店故技重演,再次使用“廉價勞動力”,試用期變成了企業對用工人員的“搜刮期”。

而這些企業解僱人的理由大多來自其單方面的苛刻條件,如規定節假日不得休息、不得請假等等,至於勞動保險、醫療保險更無從談起。

如何應對就業陷阱

當心口頭協議兌現難

在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接到的投訴中,對“口頭協議”的投訴佔大多數,它讓求職者有苦難言。在最初求職時,有些求職者認爲,反正試用期不過兩三個月,口頭協議就行了。但那些存心欺騙求職者的老闆則利用這兩三個月的試用期來讓求職者“廉價勞動”,隨後便以試用期表現不好等藉口把求職者炒掉。

至於這段時間的工資,由於僅僅是口頭協議,很容易出現糾紛,給多少工資似乎全靠老闆的“施捨”。爲此,勞動部門提醒勞動者,只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纔能有法可依。

大膽投訴不必有顧慮

據勞動保障監察人員介紹,近年來,在受理的舉報投訴中,60%的人不敢留下真實姓名和聯繫電話,他們主要是怕用人單位打擊報復。實際上,這種顧慮是沒有必要的,對於勞動違法行爲的舉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都有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爲都有權進行投訴和舉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和監察員有義務保護舉報人,爲舉報人保密。

如果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被騙,可以直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也可撥打12333舉報。

如何應對就業陷阱2

網上求職常見的陷阱

收費陷阱

僞裝方式: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取“苛捐雜稅”是最常見的招聘陷阱之一,這個招數對於很多應聘者來說都是“溫柔的陷阱”。對方往往以已經招聘錄用,需要收取押金、保證金的藉口,或者以入職培訓的名義,騙取求職者的費用。

試用期陷阱

僞裝方式:主要表現方式是,以試用期的名義,來獲取廉價的勞動力。試用期陷阱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各種理由告訴求職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無奈之舉,從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繼續招聘同樣也不會熬過試用期的新人,周而復始,降低成本。另外一種手段就是非法延長試用期,常常是半年的合同試用期就佔去了三個月。

如何應對就業陷阱 第2張

試用期本意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相互瞭解、相互選擇的期限。但是一些單位爲了減低用人成本,利用試用期的低薪瞭解個沒完沒了,半年的合同試用就三月。

智力陷阱

僞裝方式:以考覈求職者爲藉口,堂而皇之地佔有應聘者的勞動成果。諸如在招聘時,要求應聘者翻譯複雜的文章、策劃文案、設計程序。

高薪陷阱

僞裝方式:這類騙術主要是利用了求職者急切渴望輕鬆獲得高薪職位的投機心理或者僥倖心理,通常是不問求職者的青紅皁白或者具體情況就斷然許諾能給高薪,讓很多應聘者怦然心動。

推薦工作陷阱

僞裝方式:這類陷阱主要存在於一些自稱是“職業介紹所”之類的地方,他們一般號稱能幫你找到或者推薦工作,只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

粉飾崗位陷阱

僞裝方式:招聘單位在招聘廣告上把職位寫成是“市場總監”、“保險事業部經理”,結果到了崗位,應聘者卻發現其實是去做“業務員”、“保險代理員”等。有的單位也會以“到基層先鍛鍊鍛鍊”爲幌子,欺騙求職者,使他們繼續工作下去。

騙子公司的特徵

1)沒有註冊;

2)在網站上可以查詢到行騙記錄;

3)沒有獨立網站;

4)招聘信息名不副實、介紹模糊;

5)面試地址在一些偏僻的'地方。

6)面試過程極不專業;

7)辦公環境與辦公設施較差;

8)需要求職者交錢;

9)騙子公司多使用商貿公司、貿易公司、化妝品公司、房地立經紀公司等名義。

如何應對就業陷阱3

大學生求職常見的騙局

1、“找關係”招聘騙局

騙子謊稱與某某單位領導是親戚,可爲求職大學生打通關係,但要花錢走後門,於是不少學生或家長上了當。

2、網絡招聘騙局

一些網絡騙子製作一些看起來很“官方”的釣魚網站,編造子虛烏有的求職機會,誘騙學生把錢存入指定賬戶或直接盜刷上當畢業生的銀行卡。

3、電話騙局

一般而言,畢業生在收到用人單位的迴應後,會主動進行聯繫。有些人正是利用畢業生的這一心理,假借聯繫工作傳呼或發送短信給畢業生,讓畢業生給一些收費很高的信息臺回電話,以騙取高額電話費。這些電話一般以“268/168”等爲開頭,畢業生小心提防即可。

4、試用騙局

畢業生上崗後一般都會有三個月到六個月的試用期。有些單位利用這一條款,要麼在這一期間少付工資,要麼到期後蓄意辭退。

如何應對就業陷阱 第3張

5、承諾騙局

有些單位爲了招聘到優秀人才,有時會口頭許諾一些工資、住房等方面的優厚待遇。當畢業生到崗後發現這些待遇根本不能兌現而找單位領導理論時,得到的答覆往往是“誰承諾你找誰去,公司沒有這樣的規定”!因此畢業生一定要注意:口說無憑,合同爲據,關鍵還是簽好合同。

6、職位騙局

有些單位在招聘時按照職位招聘,但畢業生報到後卻安排到其它崗位,致使畢業生學非所用;有時甚至安排幹一些勞動強度極大的體力活。對此,畢業生在簽訂合同時應該有點“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勇氣,不讓別有用心的壞人鑽了空子。

7、地點騙局

很多大企業在全國許多地方有分部,而參加招聘會的往往是總部的人力資源部門。因此,畢業生在應聘時容易產生錯覺,以爲工作地點就在總部所在的大城市,結果上崗後被分到偏遠地區。對此,畢業生在面談時必須諮詢清楚,必要時在合同上寫明相關條款。

8、傳銷陷阱

傳銷組織以招工爲由,利用年輕人渴望成功的心態,不斷打電話轟炸勸說畢業生加入,導致一些學生迷失於傳銷漩渦中難以自拔!

時尚熱點
影視資訊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圈
開心樂園